非处方青春:一场无需许可的自我治愈
青春没有说明书,也没有所谓的“标准疗程”。它像一盒混装的糖果,酸甜苦辣皆由自己拆解;又像一本未写完的日记,潦草或工整都算数。我们总试图为年轻寻找“处方”——父母的期待、社会的模板、同龄人的比较,仿佛唯有按方抓药,才能熬出“成功”的汤剂。
可真正的青春,本是一剂“非处方药”。它不需要权威认证,不依赖他人开方。那些深夜的眼泪、冲动的冒险、突如其来的热爱,甚至是看似无用的发呆,都是自我疗愈的偏方。叛逆是镇痛片,梦想是维生素,而试错则是必不可少的抗生素——它们未必对症,却让生命有了免疫力。
有人用“躺平”对抗焦虑,有人用“折腾”治愈平庸。没有哪种青春需要被批准,就像野草从不在意花圃的边界。当世界忙着给年轻贴上“内卷”“摆烂”的标签时,或许我们该撕掉这些诊断书,承认:青春本就没有病,何须处方?
它不过是,在跌跌撞撞中,把自己重新发明一遍的过程。